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最高檢察署:回首頁

:::

最高檢察論壇-創刊號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3-04-09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4712

本期雙主軸 -「新興科技」&「國民法官」。

主題企劃
專文論述

國家木馬與國家安全—以德國法發展趨勢為借鏡/林鈺雄
科技偵查立法藍圖—刑事訴訟目的試金石/王士帆
人工智慧與區塊鏈在智財管理、公司治理的應用/陳益智
智慧電視(Smart TV)之鑑識發展及未來/洪敏超

科技新訊

2023年檢察官需要知道的新科技/葉奇鑫
區塊鏈應用與現代的愛迪生時刻/許明恩
元宇宙引發之資訊安全與可能之法律課題/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

國民法官

國民法官法第二審上訴應有的定位(發言紀錄)/陳運財
國民法庭判決的二審程序解析/陳瑞仁
談國民法官上訴審的幾個實務問題/吳冠霆
國民法官死刑評議的方法—日本經典案例的啟示/林裕順
論國民法官案件中影像證據之調查/廖先志
日本裁判員制度與二審上訴/李濠松

論壇研討會

最高檢察署2022秋季法學論壇 操縱股價不法所得之沒收與計算研討會/陳子平‧林鈺雄‧紀凱峰‧李坤璋‧許絲捷‧連孟琦‧吳承學‧林麗瑩‧滕治平‧林 達

他山之石

「刑法」?一個在歐洲轉變中的概念/Dr. Helmut Satzger 著‧林芝郁 譯
德國電子監控之規範與實務/Dr. Jörg Kinzig 著‧李進榮 譯

專文收錄

鑑識遺傳基因學在司法系統之應用/李昌鈺‧李承龍
論毒品初犯觀察勒戒之廢止與重建/林 達
莎士比亞與所羅門王/熊秉元

裁判評釋

柳暗花明又一村—評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765號刑事大法庭裁定/楊雲驊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 

發刊詞

文啓近思 弘揚法治

  現代國家權力分立制度設計,檢察官乃國家法意志的執行者,兼有「法律守護者」與「公益代表人」雙重責任,任重而道遠。
  隨著社會變遷、科技發展、知識普及,民眾對司法期待與鞭策日益提高,面臨時代鉅變,司法工作者亟需「務本」與「創新」。「務本」乃發揚「自制」與「自律」優良傳統。「自制」指廉潔自持、謹言慎行,維護職位榮譽。「自律」係堅持司法獨立,保持客觀義務,精進專業智能等要求。「創新」為與時俱進,追求「效率」與「公平」。「效率」是注重策略、善用科技,有效打擊犯罪。「公平」是具同理心、提高辦案公信力。如此方能「凝聚司法與國民的一體感」,博得人民的信賴。
  具備這些專業智能自非一蹴可就,有賴於平時思辨與研究,事實上立法條規,或源於司法裁判;或源於法學著作,立法、司法、法學三者,相因而生,彼此相維。所謂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」誠為是論!
  最高檢察署為我國最高檢察機關,發行本刊物目的,在提供社會各界發表言論及溝通意見交流平台,討論伸張正義、保障人權與促進民主法治等各項議題,提升我國法治水準,其屬性定位有四:
一、以刑事實務為核心
  研究主軸緊扣實務體系,兼及學理論證為輔!
二、以檢察業務為核心
  回應基層檢察業務議題與需求,統整檢察機關法律見解!
三、以司法時事議題為核心
  研究社會時事發生的司法實務問題,以形成法律共識與提供解決方法!
四、以服務國民、促進社會各界多元化溝通為核心
  面對治絲益棼的各種社會現象,國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與尊重多元價值素養仍有提升空間,本刊希望透過司法論述辯證與教育,逐漸讓法的理性與精神深植人心!
  司法人員司直皁飭,欲盡法律之用,肅清風禁,唯有學而善思,兼明體用,方能「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雲變態中」,「博而能一」,悉中肯綮!期盼法學先進與社會賢達指導鞭策,眾志成城,切問近思,護我民主,昌吾法治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部長祝詞

  法務部提報予行政院之112年度施政計畫,開宗明義第1項施政目標即為:「推動司法改革政策,AI輔助提升檢察效能,強化刑事正義」。具體而言,包括:「推動成立國家司法科學研究院,建立科學鑑識之標準程序,強化司法科學發現真實之能力」、「運用區塊鏈技術、無線射頻身分辨識系統,建立標準化證物監管保管制度」、「開發AI系統延續公訴閱卷助理之成果,增加試行之案類、優化產出結案書類」等,換言之,係以實現「科技的法務部」為主要目標。
  法務部身為法治守門人,在科技巨流的衝擊下並未置身事外,全力提升機關系統全面科技化、智慧化,所轄檢察、調查、廉政、行政執行、矯正5大系統近年來也都以科技化的思維及方法推動業務,因應社會人民的需求。
  此外,面對我國司法史上最重大的制度變革即112年施行之國民法官新制,本部更早已成立因應小組,縝密籌劃相關教育訓練,至111年12月止,已累計辦理計96場國民法官法教育訓練課程,訓練人數達4,406人次,持續以精緻偵查、堅實公訴、充足準備、充分合作、紮實訓練為目標,更於111年下半年舉辦「國民法官法新制下司法與鑑識科學之對話研討會」,將前述「新興科技」與「國民法官」二議題相結合,此二面向為本部重要的施政方針。
  欣聞最高檢察署創辦專業期刊,首期創刊號所擇定之雙主題——新興科技及國民法官,恰與本部前述施政重點不謀而合,期許能在此主軸上,共同持續努力。恭喜最高檢察論壇創刊,盼本期刊能在乘載我國法學思辨的地位上,扮演重要角色,藉由推動學理與實務的深度對話,使我國法治不斷進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編輯說明

  本期刊規劃為每半年出刊,編輯架構係每期擇定雙主題,篇目為「主題企劃」,並以發刊詞揭諸之「刑事實務為本」、「回應檢察業務需求」、「司法時事議題」及「服務國民,促進社會各界多元化溝通」等宗旨進行編輯;「論壇研討會」自本署辦理最高檢察論壇研討會,就較為重要之場次,完整刊登全文紀錄,作為論證依據;「他山之石」刊載先進法治諸國之法制或立法思維,見賢思齊;繼為「專文收錄」,即雖非當期主題企劃,然具重要價值之法學論述;末為「裁判評釋」,擇定有重大意義之憲法法庭判決或最高法院裁判等進行評釋,凡此據以作為思辨中求取進步。
  本期創刊號之雙主軸為「新興科技」(主題企劃一)與「國民法官」(主題企劃二)。「新興科技」部分,再分為「專文論述」及「科技新訊」,前者特邀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鈺雄撰文「國家木馬與國家安全──以德國法發展趨勢為借鏡」,從國安角度切入談加密通訊等議題;臺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士帆以「科技偵查立法藍圖──刑事訴訟目的試金石」,就我國科技偵查法制之現況與立法方向詳予剖析;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任陳益智則提出「人工智慧與區塊鏈在智財管理、公司治理的應用」,介紹人工智慧、區塊鏈等新科技在企業治理等面向的重要影響;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洪敏超撰「智慧電視(Smart TV)之鑑識發展及未來」,解析智慧電視作為犯罪工具或證據之儲存載體時之數位鑑識等問題。「科技新訊」則由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理事長葉奇鑫以「2023年檢察官需要知道的新科技」為題,簡介人工智慧等新式科技對司法實務工作之影響;區塊勢創辦人許明恩撰文區塊鏈應用與現代的愛迪生時刻」,以深入淺出方式說明區塊鏈之概念;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「元宇宙引發之資訊安全與可能之法律課題」短文,簡介世界各國對於元宇宙衍生的法律課題。
  主題企劃二「國民法官」部分,本署於112年2月24日邀請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陳運財專題講座「國民法官法第二審上訴應有的定位」,解析國民法官法之二審上訴,特收錄其演講全文;前最高檢察署檢察官陳瑞仁以「國民法庭判決的二審程序解析」,藉與美國法制之比較提供我國國民法官二審程序之問題及解方;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吳冠霆提出「談國民法官上訴審的幾個實務問題」,就最高法院所進行國民法官案件模擬發現之問題有深入剖析;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林裕順撰「國民法官死刑評議之方法──日本經典案例的啟示」,詳解國民法官制度於進行死刑評議之可能方向;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廖先志「論國民法官案件中影像證據之調查」,則就實務適用較有爭議之影像證據調查,提出觀察與說明;最高檢察署調辦事檢察官李濠松以「日本裁判員制度與二審上訴」,解析日本裁判員制度後其二審上訴模式以供我國參考。
  本署於111年9月16日舉辦「操縱股價不法所得之沒收與計算研討會」,就司法實務對操縱股價之犯罪所得計算方式,深入交流探討,甚參考價值,故將該次會議紀錄全文整理收錄於本期「論壇研討會」。
  「他山之石」乃向德國教授邀稿,其中「刑法?一個處在歐洲轉變中的概念」係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Dr. Helmut Satzger 教授於112年3月9日在法務部演講之內容中譯,承蒙其同意刊載。Satzger教授是德國最暢銷刑總AT教科書Wessels/Beulke/Satzger 的後繼寫作者,本演講引領回歸原點,重新思辨、界定刑法究竟為何物;「德國電子監控之規範與實務」一文,則是德國杜賓根大學犯罪學教院Dr. Jörg Kinzig 於112年5月2日在最高檢察署之專題講座,介紹德國電子居家監控作為行為監督之實證,甚值我國參考。
  「專文收錄」特邀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及其高徒李承龍副教授,以豐富的第一線實務經驗及科技專業,針對DNA科技,介紹說明其在犯罪偵查之運用和趨勢;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林達撰文「論毒品初犯觀察勒戒之廢止與重建」,深入檢討現行毒品觀察勒戒制度之瓶頸,並提出具體改革建議;前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以「莎士比亞與所羅門王」短篇,提供從不同視角詮釋法律。
  本期「裁判評釋」則由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楊雲驊撰文「柳暗花明又一村──評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765號刑事大法庭裁定」,針對最高法院111年8月24日作成之裁定,即關於通訊監察實務上常見之「另案監聽」範圍、證據能力等爭議,深入解析評論。
一本法學專業期刊得以從無到有、順利付梓,是靠無數人點點滴滴的累積付出。
  本刊係因檢察業務之需要而發行,編輯團隊由本署書記官長吳怡明、調辦事檢察官李濠松、李進榮、許祥珍等承總長之命,眾人合力、分頭並進,向國內外權威學者及優秀實務工作者懇切說明本期刊的創辦理念、邀約稿件,嗣蒙各專家學者慨諾賜稿,而得以形成本期刊主幹內容。
  編輯行政則是最終得以順利發行的關鍵,此由本署文書科孫佩琳科長督同黃若男、蘇倖玉、柳瑞宗、鍾曉玫書記官不厭其煩與出版公司接洽溝通,兼顧圖像意寓與視覺美感,終確認封面編排及版面等細節;政風室陳心緹主任、會計室陳美香主任及總務科林旻弘科長、紀嘉慧書記官從委製廠商之招標、到相關經費與庶務之各種協助,亦均費心盡力努力促成。
  「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」,因有諸多先進無私付出,才有本期刊的誕生,謹致最誠摯之敬意與謝意。

附件下載

回頁首